进入新发展阶段、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保障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我国将面临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任务,保证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必须加强政治监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必须更加突出政治监督。
以强有力监督确保“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适应新发展阶段,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要求,立足实际找准政治监督的具体抓手。
探索创新政治监督的方式方法。各级党委普遍建立了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由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进行谈话提醒,见人见事见思想,结合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掌握的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制定政治监督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档案和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建设,完善政治生态建设状况报告和政治监督情况报告制度,并动态更新清单内容。有的纪检监察机关对被监督单位拥有的重要权力进行梳理。结合日常监督和查办案件发现的廉洁风险点,推动被监督单位完善权力运行内控机制。
在审查调查中突出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先从政治上观察和审视,在分析研判问题线索时,准确识别滥用权力、违规决策、玩忽职守等违纪违法行为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偏差。在查办案件时、严肃查处“七个有之”等问题,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敏锐发现违反其他纪律可能造成的政治危害,防范化解案件可能引发的政治安全风险。多数纪检监察机关在研究制定审查调查工作方案时,提前谋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对联系地区政治生态精准“画像”,就着眼于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在审查调查过程中结合发现的问题。
促进各方面监督力量统筹联动。有的地方党委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完善巡视整改约谈、效果评价、追责问责等机制,开展巡视整改专项督查,把巡视整改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建立了“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机制,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开展监督,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由联系监督检查室统筹调配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力量。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监督。各级地方党委组织所辖地区、单位一把手向纪委全会述责述廉,重点报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内监督情况,并接受现场询问和民主测评,针对意见建议和结果反馈,督促做好整改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引导推动同级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加强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探索建立廉政谈心、提醒谈话、专题约谈、廉政家访等制度。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建立了上级纪委与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制度,督促一把手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
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具体行动、具体工作上。要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监督要聚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通过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着力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坚持和巩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为重中之重。督促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对故意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严肃追究责任。
政治监督要聚焦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围绕“国之大者”开展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又要对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发挥党委、政府督查机构的作用,创新督查方式,既要对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查,强化各督查主体的配合。
政治监督要聚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把从严管党治党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推动党委(党组)将党的建设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单位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督促党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经常开展谈话提醒,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监督好下级一把手。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专责,通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协助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对同级党委和下级党组织的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要聚焦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紧盯行政审批权、执法权、司法权等重要权力,围绕决策、执行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督促公职人员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督促完善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合力分解、科学配置权力。督促国家机关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压缩权力寻租设租空间。
以科学方法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新时代政治监督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政治偏差,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内涵和意图,把讲政治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努力提升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相统一。党委(党组)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扛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各种监督形式,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避免多头监督、重复检查,对政治监督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加强制度建设。把开展政治监督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的精准实施问责。纪委监委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推动但不代替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促进“两个责任”贯通。
坚持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统一。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政治监督强调监督内容的政治性、强调监督要聚焦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发现政治问题、纠正政治偏差、防范政治风险。日常监督强调监督方式的长期性和靠前性、强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求经常开展谈话提醒、红脸出汗。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一体两面,政治监督要寓于日常、久久为功,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简单地从监督事项上划分,日常监督也要凸显政治性。
坚持政治与业务相统一。对党和国家机关而言、也没有离开业务的抽象政治,讲政治也必须落在具体工作上,业务工作必须体现讲政治的要求,没有离开政治的单纯业务。纪检监察机关要从政治上审视被监督单位的业务工作,找准政治监督的切入点,但不能直接参与业务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练就政治慧眼,不断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业务看政治的能力。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又从小处着手,发现和纠正重大政治问题和政治偏差,见微知著,既从大处着眼,善于发现小问题背后的大政治。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政治监督既要全面监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又要结合被监督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政治生态、业务特点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大力探索创新发现问题、推动深层次整改的方式手段。分类施策、精准施治,根据监督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避免搞“一刀切”。要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对党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等情况的监督。探索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各项重大举措,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